注重迁移运用 培养思维品质 构建语文素养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3/1 9:20:27 人气:51

注重迁移运用 培养思维品质 构建语文素养

巴中市2020秋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

 彬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基于课标指引,本套试题构思巧妙,通过真实又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设置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和表现,很好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重视。试题还注意了知识的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建立知识能力体系,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体现了试题的教学导向价值。

本套试题卷面字数约8600字,由五个板块组成。层次分明,特点突出。

一、基础和运用

(一)挖掘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挖掘地域文化,增强文化魅力,凸显文化导向,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留住巴人记忆,传承文化薪火,是巴山儿女的义务和责任。本套试题匠心独运,选材“巴文化”,巧设答题情境,检测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巴文化的自信。

(二)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注重综合素养

这一板块涉及到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语法知识、病句、句子衔接、综合性学习、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等众多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具体语言环境予以考查,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特点。其中,第6小题“用你的观点去解决巴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这一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考查。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倡导我们要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去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

(一)注重引导课堂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本套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依然是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组成。

非连续性文本所选的几则有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材料,既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等基本的阅读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即使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需要规范汉字,更需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所选论述类文本是梁衡的《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全面的考查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自我总结语文学习之法。所选小说巜独行玉器行》,人物王独行不变的行业道德,链接课内《范进中举》中胡屠户不变的是人的本性,将两人物进行对比、映照,让学生从更广阔的生活中去认识人性之善恶,把课堂教学引向高地。

(二)以文化人,以道育人,立德树人

从近几年的中高考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多与时事和传统文化有关,而命题的来源,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素养,具备家国情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小说《独行玉器行》,高度认可和赞美了“王独行”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高尚的行业道德、职业操守。这些都体现了语文教学贵在以文化人,以道育人,立德树人。

现代文阅读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文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他人的人生体验,引发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从而理解他人、认识生活,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范围,丰富阅读方法,积累阅读体验,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阅读的底色,打好精神的底色。

三、古诗文阅读

(一)紧扣教材,关注能力

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文鉴赏、文言文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均紧扣九年级上册教材,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理解文言词汇、翻译文言句子、分析概括内容、梳理筛选信息、迁移运用知识等。

(二)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古诗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翻译和实词虚词理解,都是以往的常见题型,延续了基本考查方式,但诗词鉴赏中对内容的理解、作者人生态度的把握,以及文言文对比阅读内容异同上的分析,题型有所突破,稍有变化,均是以选择题出现,这种形式是未来语文试题的大方向,更是我们小城市中考语文试题改革的新起点,我们要与一线城市中考语文试题接轨,未来对文言词汇的考查或许与成语相链接,其目的是改变文言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实际语言运用中建构对词义的理解。如21题,对刘禹锡人生态度和其他几位诗人人生态度的把握,旨在引导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对所积累的古代诗歌进行梳理归纳,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总之,教师活教、学生活学活用,自然就能适应最灵活的考题。

四、名著阅读

重整本书阅读与个性化体验

名著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三个阅读层级:基础阅读,简要了解作者、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感知作品的艺术风格等;关联阅读,建立局部与整体关系,考查了主要情节与主要人物,并初步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个性化阅读,表达个人的阅读理解与感悟。

此次名著阅读试题考查的是第二个阅读层级,目的在于让学生重视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这样才能建立局部与整体关系,建立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联。但名著阅读的考查应倡导不拘泥于学生对某一本书的某一具体细节的记忆,而是注重阅读名著的个性化感悟与思考,重视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深入思考,更好的理解作品。

五、写作

留意生活,真切体验

1.微写作。微写作已被多地中高考列入语文试题考查内容,类型较多,本次是感悟类微作文,要求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思考、感悟或启示,学生可从人物的理解,生活的认识,生命的体验,人生的思考等角度入手进行“主题专项式创作”。但麻雀虽小,需五脏俱全,要以最精炼的文字,最快捷的速度写出旨意深远、凝练优美、有风骨有个性的百字文章,实属不易,这就需要平时课堂教学创设写作平台,充实写作素材,强化方法指导,倡导“直抒题意,无需铺陈”,不渲染,不铺陈,围绕主题,直接写中心内容;倡导“精妙布局,恰当升华”,对文章结构做出必要的布局规划,根据事件,写出感想,通过联想,写出感悟;讴歌赞美,写出感叹;叙述经历,写出感化。总之,微写作寥寥数语,极能体现学生处理信息、表达情感、陈述观点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大作文。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光”可多层面理解,某人、某物、某个场面……“照亮”指给“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积极向上。照亮“我”的心灵,即是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给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鞭策教导,给“我”心灵的熏陶,也可以是同学的鼓励,陌生人的帮助关怀,给“我”失落时的安慰,还可以是逆行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给我的震撼,甚至还可以是书本的智慧思考指引“我”走出迷惘……文章应以写人记事为主,从生活中取材,且选材内容宽泛,力求以情动人,围绕“光”与“我”之间的故事情节展开,突出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此次作文题旨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广泛阅读,真切体验,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永葆积极向上的力量。


附:巴中市2020秋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巴中市2020年秋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一、基础与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巴中,处于巴文化的中心区域,因为古有李商隐作“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著名诗句,所以巴山蒙上了一层朦胧与浪漫的影子。关于巴人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太昊,也有说法认为源于人皇,追究传说,巴人历史总是那么久远缥【 】,随着时代的发展,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巴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板楯蛮”人是巴人族群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支系,主要分布于巴中、囿中和渠县等地,以狩猎为生,因当地自然环境恶劣,巴人形成了勇猛剽悍的民风。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由于纣王多次征讨“板楯蛮”人,他们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大军,冲锋陷阵,后来,周武王将巴氏一族分封为“巴子国”,简称巴国。春秋战国时期,巴国仍处于奴隶制社会,东有楚国,北有强秦,西有蜀国,巴国夹在其中生存环境恶劣,公元前317年,秦国灭掉巴国,秦惠王封巴王为“君长”,设置巴郡。对于巴中这样极其丰厚的文化资源,巴人的子孙应责无旁【 】地把它保护好。如今,巴城这座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沐浴巴风古韵,弹指一挥间,短短几年来城市面貌沧海桑田,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宜人宜居宜业。在巴城宽阔的马路上,_______________。巴中,正逐步成为巴蜀大地上一颗耀眼的翡翠

1.下列给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内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yòu       piāo   B.yǒu       biāo  

C.yǒu       biāo   D.yòu       piāo  

2.文段中画横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出不穷  B.丰厚    C.沧海桑田   D.翡翠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纣王多次征讨‘板楯蛮’人”中的“由于”是介词。

B.语段中,“追究传说”是动宾短语,“文化资源”是偏正短语。

C.“随着时代的发展,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一句中,“巴人”作主语。

D.“因为古有李商隐作‘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著名诗句,所以巴山蒙上了一层朦胧与浪漫的影子。”一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4.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由各种树木组成

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落叶飘摇而下

⑤巴城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③①⑤  C. ②④③⑤①  D.⑤①②④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所以能歌善舞,极其乐观。

B.巴中的历史文化只有巴中的自然风景配得上,巴中的自然风景也只有巴中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C.国庆假日,巴中红色旅游成主流,全市共接待游客大约203万人左右,实现旅游收入16.9亿。

D.巴中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6.巴人历史悠久,巴文化源远流长。如今,巴中正在向全国人民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作为巴山儿女,我们将如何保护并发扬巴中的传统文化呢?请结合巴中地方特色,谈谈你的观点。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不少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 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课文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爱慕虚荣、虚伪自私的灵魂,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C.古代的别称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二、现代文阅读(36)

(一)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材料一]

①推行规范汉字,是因为有些地方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于1986年6月24日发出通知:“对汉字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国务院责成国家语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现象。”

②遵照国务院指示, 国家语委重新调整并公布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的重新公布为坚持使用简化字、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创造了条件。同时,国家语委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制度和法规。采取上述这些措施后,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逐步得到扭转。

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后,为推行规范汉字,国家语委组织力量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于2013年公布推行。《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一、二级字表主要满足出版印刷、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④根据报告显示,到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

[材料二]

“用字不规范现象”调查结果统计表(抽样)

选项

比例

书刊报纸

17%

网络

42%

电影、电视等屏幕、音响制品用字

30%

商品包装

14%

其他

8%

[材料三]

巴中市社会用字管理规定(节选)

第九条 一般书写行款,必须左起横行,确需竖行的,必须由右至左。汉字与汉语拼音并用,必须横行,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

第十一条 凡不符合本规定的社会用字,各文字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在本规定颁发之日起30日内自行改正。对在限期内确定难以改正的,经各级语委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可暂在一旁挂上书写规范的字牌,但在用字载体维修或更换时,应予以改正。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社会用字单位和个人,由各级社会用字综合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每字每日50元处以罚款,直至改正。

8.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有些地方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的背景下,我国决意推行规范汉字。

B.2013年公布推行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

C.三级字表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D.《简化字总表》重新公布的作用是:为坚持使用简化字、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创造了条件。

9.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可以拟题为“推行规范汉字取得新进展”。

B.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上述这些措施”指国家语委重新调整并公布了《简化字总表》。

C.材料一第④段中加点词“超过”二字不能改为“达到”。

D.由材料二可知用字不规范现象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出现较多,其他地方出现较少。

10.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家“涮涮锅”小吃店的招牌上仅写着“shuàn”。

B.社会用字综合管理部门责令某商家改正其产品说明书上的错别字,该商家超出规定期限15天才改正,管理部门对其罚款500元。

C.某商家在用字管理部门劝说下,仍拒不改正其广告牌上的错字,当地管理部门用强制手段拆除了该广告牌。

D.某安装公司有两块牌匾,其中一块写着“XX按装公司”,旁边另一块写着“XX安装公司”,据其经理说,这是有关部门批准的。

(二)阅读《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1.下列选项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语文知识要以背诵记忆为基础,只要背得多,记得熟,就能写出立意高远、笔法精湛的好文章。

B.人脑的生理规律是年轻时善于记忆,稍长时善于理解,所以年幼时不用主动去理解古诗词含义。

C.勤背诵、勤练习、勤思考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本方法。

D.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总是向前人借词、借句,借气、借势。

13.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阅读《独行玉器行》,完成15-18题。(15分)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告诫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不行!”王独行一挥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㉒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叙写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接着写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将黑斑雕成蝉;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却说自己想离开玉器行;王独行安排周局长“索要”玉器对曾白进行“考试”;曾白考试过关,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B.独行玉器行的职员全是王独行的弟子,因为王独行不允许弟子离开,担心他们胡来,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坏了丰阳玉的名声。

C.小说构思巧妙,善用伏笔。如:王独行的考题“是临场发挥的”与下文的“急什么?早着呢”,都为后面对曾白的考察做了暗示。

D.文章前后呼应,结尾王独行说用荧光石充玉是应该的,这虽与他立下的规定相悖,但这样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曾白的形象也更丰满。

16.第⑧段对王独行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第⑮段和第⑱段都描写了周局长“笑”,请说说你对这“笑”的理解。(4分)

18.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和第㉒段的内容与下面【链接材料】都是以“变”写“不变”,请结合材料和本文内容,说说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4分)

链接材料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三、古诗文阅读(27)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6)

19.(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2),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5)《水调歌头》中表达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情怀的是:“,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20-21题。(6分,每小题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下面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酒席上白居易作诗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刘禹锡于是作此诗答谢。

B.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闻笛赋”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借“烂柯人”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

C.“凄凉地”“弃置身”点明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之情。

D.本诗四联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21.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2-26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2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2分)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沿溯阻绝   B.而或长烟一空  惟长堤一痕

C.及下船  及郡下D.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5.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遥见塔影凌空,内心激荡。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两文均是游记,甲文行文线索是叙事,“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乙文以时间为经、以游踪为纬,午时从武林出发、入昭庆寺……到次日收到陶石篑帖子,十九日与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凑到一起。

26.【甲】【乙】两文都是写景名篇,请自选角度分别谈谈写景方法,并结合文段具体分析。(5分)

四、名著阅读6分)

巴中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27-28题。

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目的

汲取文学素养

应付考试

消遣

其他

人数比例

18%

61%

14%

7%

27.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轰轰烈烈的侠肝义胆的英雄故事,但这轰轰烈烈的背后掩藏着好汉们无尽的血泪和难言的辛酸,请你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辛酸史。(4分)

五、写作60分)

29.微写作(10分)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熟读”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名著内容,“精思”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思考或启示。

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感悟或启示。(150字以内)

30.作文(50分)

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温暖你,引你前行。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鞭策教导,同学的安慰鼓励,陌生人的帮助关怀,逆行者无私无畏的精神,书本的智慧思考……

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用规范汉字工整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

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有创意的表达,不得套作、抄袭;

文中不得出现具体的校名、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