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龙泉外国学校办学路径之思想精神篇 | ||
作者:张筠 鲍相龙 来源: 日期:2015/11/5 15:05:24 人气:71 | ||
【关注理由】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始建于2002年,由一批追逐教育梦想的教育人自发组织创建,在短短13年的办学旅程中,学校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崛起了一所山区学校的龙骨仙风。 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在《论教育》中指出:“实施教育这个过程的开端,要着眼于一种朴鄙而尚未成形的人类状况,要着眼于充分发展的状况。如果我们假定后者先行出现,那么自斯以降,无论如何,人类肯定便已经蜕化而陷入野蛮风气。”设若把聚焦的目光放回原点,我们不难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是指引学校前行的灯塔,而颐养万千学子傲然前行的有生力量则是充满正向的精神文化,其根本就是要仰望教育之星空,坚守“使人成为大写的人”之真谛,唯此,方达“欲登峰巅而俯仰,争揽日月之辉光”的至纯至美之境。 十三年来,执着智慧的巴中龙泉教育人坚守对教育本真的不舍追求,以宁静的心态、未来而现代的眼光,以自然生命规律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根本遵循,摒弃“唯分数”“唯成绩”的短期效应和藩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高亢远行,点亮了老区教育一片艳阳天。 崛起民校的龙骨仙风 ——四川省巴中龙泉外国学校办学路径之思想精神篇 凝望王之精华,舞巴河之神韵,承孔圣之遗风,育世纪之英才。巴子古国,华夏中心多俊杰;巴中龙泉,群汉星呈迈步越。看神州大地,教育改革春风浩荡;瞰革命老区,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河之畔。溯往昔,十三年栉风沐雨,高歌猛进;十三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百年计,教育先;龙泉兴,人才出。志士经风雨,良师历寒霜。十三载耕耘创奇迹,三秋业成谱华章……大鹏出海翎未湿,骏马辞天气正豪。十三年且短,回首风雨泥泞路;来路尤长,再启辉煌灿烂篇。”深深镌刻在学校校门口的《龙泉赋》,不但抒写了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旅程,更道出了巴中龙泉教育人坚守教育本真、仰望星空、从艰难走向豪迈的不舍追求,崛起了一所山区民办学校的龙骨仙风。 在“贫瘠的土壤”放飞高远的理想 今年春季开学初,万物复苏,与春花同样萌动的,是激动与悬念、踌躇满志与彷徨交替的心潮起伏——人们眼中一向谦和、内敛、果敢而不乏韧性的四川省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董事长兼校长李永富,基本购买了原学校散而多的所有股东的股权,成为学校最大的股东,开始实行校董分离的现代管理制度,由魏朝忠担任执行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此,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始了新的漫漫征程。 “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回想十三年以来的办学艰辛历程,李永富心潮澎湃。那是在13年前的春天,时任巴中中学教科处主任的李永富和学校另外两位优秀教师做了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风险性的动作——毅然决然丢掉“铁饭碗”,开始在巴中望王山下新建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目的是想办一所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冒皮皮嗦?看他们怎样收场?”很多同行对他们的举动嗤之以鼻。倔强的李永富们并没有被流言蜚语所左右,“就这样豁出去了!即使失败了,凭着当时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能随便找到饭吃!” 农房拆迁、青苗补偿、规划设计、破土动工、招聘教师……通过大家的坚持和努力,在学校还是一片平地的情况下,2012年秋季开学前就有600多名各年级学生提前报名。 “做教育要心怀高远的理想,我们当时就确立了一个原则,必须是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所以,我们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便是来自教师的股金。”李永富说。开始,他们仅筹措了近三百万元股金,但后来在大家的鼓动和带动下,不断有来自全市各高完中学校的名师加盟,很多股东甚至卖掉房产支持建学校。学校股东之一的教务处主任董大团,就卖掉了自己仅有的两套住房,自己租房居住,将卖房的不到10万元钱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就这样,1万、2万、5万、10万地筹措,最终,他们筹措了1500余万元股金。但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校的需要。于是,他们实行了分段投入的方法,在经营中逐步发展。 “当时,为我们建校舍的建筑公司都是全额垫资,除了人工工资外,他们从不向我们提出过分的要求,可总也有极度困难的时候。”魏朝忠说,2005年春节,学校有4幢建筑在建,而此时学校100多名教师和100多名建筑工人都等着拿钱回家过年,急需近300万元资金才能解决,当时学校账户上仅剩下不到1000元。腊月二十六日下午,在一辆包车上,李永富给每个班子成员下达了数十万元的筹款任务。“我记得,那天我自领的任务是70万元,平时,借个几万块还好办,一下借七八十万,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在年关。”魏朝忠说,当天晚上,他跑了几个朋友家,在第二天中午前才终于借到了75万现金,而其他成员也在同一时间完成了借款任务,最终他们顺利度过了难关。 就这样,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一路风雨一路发展,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一年呈现一个新面貌。 用理念和思想激活精神的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照亮师生前行的灯塔。龙泉教育人深知:“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古语云:“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挺立于改革前沿的探索者留下的,除了精神的活力和生机让人荡气回肠,理念和思想的开启灵魂的力量或许更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走进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只见逸远楼上的“修德励志,兴教树人”办学理念熠熠生辉,它时刻昭示着全校师生奋然前行。 “人心齐则学校兴,人心散则学校乱,人心乱则学校衰。一所学校,只有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独具磁力的办学思想,才能把人心紧紧聚在一起,让全校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活力;只用把教职工的动力和潜力激发出来,振奋精神,学校才有活力,也才有希望。”李永富深谙办学思想的神奇效力。 “修德励志,兴教树人”其立足点就是“树人”,它凸显了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以“龙翔九天,泉泽四海”为办学思想,实现“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才”的办学目标。“办学十三年来,我们没有拒绝任何一名来龙泉求学的孩子,就是要把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用耐心细致的教育融化他们满脸的冰霜,让他们成长为一个个健康的人、一个个有用的人、一个个大写的人。”李永富进行了这样的解读。 十三年来,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在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集才励志,立己达人”的管理理念、“个性灵动,激扬成长”的教学理念、“严爱相济,润物无声”的德育理念、“精致做事、精心育人”的服务理念,聚生了“艰苦奋斗,科学发展,积学致远,永居一流”的龙泉精神。 理念和思想,激活了龙泉教育人无边的精神力量,裂变出了巨大的教育动能。 精神同样崛起了一所名校 一路风雨一路歌,龙泉桃李尽芬芳。十三年来,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在一片荒坡中崛起,由建校之初仅有的一幢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一个临时搭建的食堂、一间简易开水房、一块遍地鹅卵石的土坯操场、一条条崎岖泥泞的小路……发展到今天占地160余亩,各种设施设备齐全的现代名校。校园里绿树葱茏、芳草如茵、鸟语花香、幽雅宜人。 十三年来,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由建校之初的42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一线在职教师19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高级教师8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中学骨干教师4人,四川省青年优秀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岗位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0人。同时,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石室中学、西南大学、成都龙泉中学等名校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培养、教师进修、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合作成果丰硕。 让学生成人成才、让家长安心放心、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十三年来,学校在“修德励志,兴教树人”核心精神理念的指导下,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用儒家文化浸润师生心灵,初步形成了“放眼读书,立根做人”的价值导向,营造出了“服务当代,感念先人,古为今用,融贯中西”的文化氛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从2003年到至今共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本科学生,多人被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等一流名校录取,培养出谢阳、崔琼艺、李彦渝、蔡小王月、赵香山、李怡璇等市区文理科状元。 短短十三年,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巴中市高中教育十强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民间组织”和“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被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和中国校长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