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法
作者:吴大荣 来源: 日期:2015/11/25 16:07:53 人气:22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对于提高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本文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1 设置合理而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第一方法是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趣味实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它们的注意力。

  例如我们在讲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如果单纯从课本出发,其实要学习的知识点很明显,就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事实,反应原理再分析反应方程式,最多再加上标出电子的转移,这样讲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没有深入了解的欲望。因此,我们可以用趣味实验来引入;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细长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缓缓吹气。学生观察到脱脂棉燃烧时,会很好奇:老师真厉害,难道老师有特异功能?接着的实验可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样蒸发皿上平铺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过氧化钠粉末上滴几滴水,脱脂棉也燃烧起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这时候教师再讲解过氧化钠的两点性质即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听课时也会更认真。

2  适当介绍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体验化学的无穷魅力。例如,随着化学理论的发展,化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可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还陆续派生出了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农业化学、石油大学、海洋化学、地址化学、核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等。通过这些知识,学生知道了化学学科中理论与实验的紧密关系。

3  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之所以显示了巨大的魅力,是由于它能够实验视频、音频的结合,通过千万变化的画面,给学生大脑大脑皮层以大信息量的“刺激——反应——强化”,达到常规教学所难以到达的效果。

4.1  投影演示实验以强化观察到的实验效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有演示的现象,这个时候,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现象,还可以通过投影,来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4.2  使用动画软件是微观现象变得具体而直观。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及原理、难以观察的微观结构、在原子层面的变化,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4.3  对于一些操作比较复杂、实验条件要求高的实验内容,如氯水的光照实验,由于速度过慢,可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以操作的实验内容,如铷与水的反应,瞬间爆炸。

4.4  当教学内容中涉及实验题时,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中的投影实验装置图,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同时在讲解到具体装置时可以直接在图案上进行描绘,也可以演示从气体的制取主要使用的仪器及组装顺序(可运用动画功能按组装顺序逐一显示)、反应原理(方程式)、气体制取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的关系、气体的干燥、收集方法、尾气的吸收等内容。

当然,对于化学的教学来说,实验与探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而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及时了解合作的情况,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员进行交流引导。通过学生分组动手实验以及交流改进,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有效的教学应该是真实的,它不可能一切皆如我们事先设计的那么顺利,总会在实际当中遇到种种问题。教师应该比任何时候都要注重教学反思,多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注重教学反馈,从而合理安排作业,使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大大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成效。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只有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二字,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有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取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