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 浅显解读
作者:刘婷婷 来源: 日期:2015/11/25 16:00:05 人气:22

摘要2001年启动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课程功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反面作了改革。为了使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有必要对新课程的实施作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教学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正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

一、新课程理念的解读

(一)核心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这就是前面说的根本转向,即转向对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生活实际的关照。

(二)课程目标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过程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新课程标准试图在课程组织和时尚的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独立思考与积极体验,以内在促进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发展。

二、《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

(一)思想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这是因为:

① 它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② 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③ 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民族形式,如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人文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课程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

新课程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学生体验,遵循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实践性。新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离开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实践能大大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比如有个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前,他布置学生们回家做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每个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所得到系列具体数字,真切地体验到了思想品德的科学性、正确性及说服力。

(四)综合性。《思想品德》新课程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题,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德育目标的综合性。作为德育课程的教材,既注重知识、能力目标、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完整的道德品质是知情行有机结合的整体,道德学习是知情行的整合学习。针对德育忽视情、行的状况,新的课程充分重视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

其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新课程要实现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转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横向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纵向关系:我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核心“我”。

课程标准既考虑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者的有机综合,又考虑不同学习阶段突出某些重点内容,并依据学生成长逻辑和生活主题,安排教材内容。从宏观方面来说,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在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材之中。

三、新教材整体框架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制有三个维度。一是学科的维度,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二是课程目标的维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三是学生生活的维度,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社区向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扩展。这一扩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越来越强,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基于此,思想品德课程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题,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为逻辑线索,构成课程基本内容。

新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来说,为以后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奠基。对教师来说,为我们搞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如何借助这一平台使学生真正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却还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充忠,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情景创设策略的探讨。《教师教学研究》,20063

2、潘博,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思想品德教与学》,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