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教育信息化的“三字诀” | ||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9/29 16:42:43 人气:11 | ||
讲台上的老师“不见了”,而电子白板播放的视频里,老师神采飞扬,这是平昌县龙岗小学的一堂英语课。如今的平昌县,即便是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也能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深刻变化。 平昌县是秦巴山区人口大县,全县有公办学校八十余所,村小(校点)多达500余个,实现贫困山区人口大县的教育均衡,教育信息化是必由之路。近3年来,平昌县创出一套“练功口诀”,高效高质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和应用。 “汇”字诀 汇集多渠道,确保建设投入 今年6月,平昌县青凤镇马垭村小学接通宽带,标志着平昌县村级小学宽带网络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目前,平昌县已实现“三通两平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中心校教师“备课笔记本电脑”、中心校“云教室”、县域内学校简易录播教室和视频会议系统、中小学校参与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9个全覆盖。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平昌县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全县民生工程和扶贫攻坚的战略任务,纳入全县“七大信息平台”总体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建设,制订了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和阶段目标。 2013年以来,该县在明确政府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拓宽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渠道。 该县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将不低于20%的“改薄”资金专款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生均公用经费的5%和一定比例的教育附加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平台建设商和网络运营商,两类商家投资2000万元,建成平昌县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光纤校校通,学校租赁使用,分年度、按规模支付租赁费;采取企业先期投入,财政分期付款”的方式,先后投入1亿元采购设施设备。 “会”字诀 突出教学应用,促进有效融合 响滩中学教师席清禹教了30年书,一直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没想到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工作方式变了。“如今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都是抱着笔记本电脑去上课,席老师这样的老教师也掌握了新的教学手段。我们所有教师的电子教案分享到平台上,相互借鉴,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秀教案。”响滩中学校长邱少姜说。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得以真正应用的基础之一。为了让每位教师“能用、愿用、会用”,平昌县探索了“超市化”和“菜单式”教师培训模式,有机融合全员培训、远程研修、校本培训等,实施“骨干先行、分层推进、全员提升”策略,3年组织250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县教科体局鼓励学校与教师立足教学实际,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融合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推广,实现优质经验共享。近3年,全县课题成果有7个获得国家级奖励、21个获得省级奖励。 坚持以赛促用,平昌县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大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展评”等活动,规定各个学段、学科教师全面参与,按照“学校初赛、片区复赛、县级决赛”的方式,让信息化资源从“拥有”变为“有用”。 该县还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等管理体系,以任务为驱动,以考核促成效,使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落地”,在课堂“开花”。 “慧”字诀 教育智慧化,管理更高效 开学前夕,一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大会在平昌县教科体局举行。培训会通过视频直播,各校设立分会场,全县近万名教职工参加了会议。 以往,这样的会议都是校长到场参加,回到学校再组织会议进行传达。现在,通过视频直播,全县每位老师“当面”听讲。龙岗小学校长张谋昌认为,除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的节省,“内容经过层层转达,难免有失准确,现在没了中间环节,也就没有了这种担忧。” 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给平昌县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平昌县已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入督导评估及责任区督学管理系统。全县部署了信息化终端动态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动态监测全县班班通、笔记本等终端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情况;启用了心理健康实时监测平台、体质健康智能测试系统,为师生交流、家校沟通提供了便捷渠道;推行 OA办公,促进全县教育管理智能化。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步伐加快,学生出入管理、班牌管理,学校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都实现了智能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教育新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通过开展自制考题、分享课件及课例、共享微课等形式,特色鲜明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初步建成。教师空间、在线教研、专递课堂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手段。 目前,该县正在探索信息化在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应用,着力构建“人人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格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