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铸就一柄“巴中牌”长剑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12/22 14:33:47 人气:23

              本报编辑部

致读者

当又一个新年到来之前,作为媒体的责任,便是为它的读者奉上一年的盘点;当又一个5年莅临之际,作为新闻人的敏感,我们知道“大事”即将发生。

巴中的发展又积蓄了5年的能量。5年间,我们的笔触、我们的镜头、我们的情怀都已经见证得太多。怎样梳理5年的过往?如何回望5年的辉煌?这是今年最后一月我们思索最多的。

清晰地明白所走过的路,才会洞悉前行的方向。从即日起,我们以“精彩五年、奋进巴中”为总题目,推出20篇大型系列述评,着重围绕巴中5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力求做到既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有人文厚度。

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和思想导向。我们将尽其所能,通过述评对巴中5年的回眸和评介,力图体现本报坚守恒定的价值愿景,力求展示创新自我的知识演绎,力争表达日臻完备的话语体系。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此间,大自然已经迈过小雪时序,冬至将至,立春正在前方翘首以待。日历翻到公元201512月,万物蛰伏潜入冬的怀抱,却等待春的勃发,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切片,又是两个五年规划交替的时间节点。

“十二五”收官之时,“十三五”开启之际,我们正站在两“五”换岗的门坎前,参与并见证着一个五年的归零和另一个五年的肇始。

总有一些年份,历史的波澜显得尤为壮阔。只有回头看去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正处在曲折向前的历史烟波浩渺之中。巴中所经历的5年莫不如斯,社会进程的新热点、民众期待的新要求、执政为民的新气象……这一切,都在默默地催生许多转折性裂变,或在天穹写下风雷激荡,或在内心烙下深刻印记。

中国人的眼里,60年一甲子,寓意轮回与更替。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落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奋斗者的足印总是更加坚实,拐点处的轨迹总是更加明晰。“十二五”的存在,写在深化改革奔涌的大潮中,写在崛起超越强劲的脉动里;“十二五”的存在,写在普通人生活变化激越的鼓点上,写在思想观念演进的潜流间。这一个5年,绝不是历史简单的韵脚,而是一个新时代的悄然来临。

跟随着共和国前进的铿锵脚步,巴中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即将告别的这五年,更是回肠荡气,华章璀璨。

让我们把视野拉回到5年前。

201189日,巴中召开了一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历史性会议,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域巴中”的概念。也就是说,巴中1.23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的400万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巴中一盘棋,一盘棋下到底,每一个巴中人没有亲疏贵贱之分,都沐浴在城乡统筹的大活剧中。

仅仅过了一个月,立足“十二五”、面向“十三五”的巴中第三次党代会在人们企盼中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市委书记李刚特地用五个“期”勾勒,即:传统农业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初始期、城镇化的起步期、扶贫开发的攻坚期、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的追赶期。代表市委所作的党代会专题报告中,李刚在五个“期”前面又特地又添上两个定语:“诸多困难”和“诸多矛盾”。

仅此,便可一睹五年前巴中的现状和家底。正因为有困难和矛盾作铺垫,所以李刚又特地用一组递进式语句,为巴中的未来5年加油、打气、提神——

“我们既要消除贫困,又要向全面小康迈进”、“既要消除基础条件的瓶颈制约,又要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城乡统筹、‘两化’互动”、“既要尽快缩小与兄弟市州的差距,又要原地起跳、跨越赶超”。

最后落脚到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上:“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真抓实干、大干快干的责任感,才能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

自加重压、自增重责、自逼死角——至此明白晓畅,没有留任何后路,不用留一丝退路。

数字是最有力的说话底气。常人眼里,如果说上述恢弘篇章还需要大笔抒写,那么真正体现“不留退路”的,是辅之而来的一组十分刚性的数字——

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实现翻一番;社消零总额达到280亿元,实现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分别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亿元,实现翻两番。

三个“翻一番”,一个“翻两番”,真金白银。一个个看似质朴的数字背后,那可是活脱脱的民生福祉!

军令状既已立下,党代会绝无戏言。巴中400万双睁大的眼睛,目睹着巴中如何嬗变。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一个区域漫长的发展道路中,也总有紧要的几步。

可以说,巴中过去的5年就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没有退路面前,我们看到一次次运筹帷幄,高屋建瓴,科学决策;没有退路面前,我们看到一个个栉风沐雨的忙碌身影,在田间地头、在产业园区、在签约仪式、在异地他乡奔忙;没有退路面前,我们看到51000亿招商引资目标提前实现,一批批资金蜂拥而至,一个个项目远道而来。横跨全球的三大招商圈层,尽入眼中。

短短的5年,巴中,已经成为四川的巴中、中国的巴中、世界的巴中。

5年前写在军令状上的文字和数字,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有两个百姓最为关注的数字可供佐证——

截止201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5年砥砺,磨一柄奋进巴中的长剑。长剑在手,苍龙可缚。如今,长剑所斩获的,已经渗透进巴中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了每一位巴中人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十二五”所走过的5年,是过去,也是现在;是历史,亦是未来。

思深益远,一份特定区域的发展蓝图,在巴中人民的逐梦征程中交融激荡;谋定而后动,收获了沉甸甸的五年之后,巴中有理由憧憬下一个五年的繁荣与妍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