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歌曲背后的故事
作者: 来源:杨 松 日期:2015/11/25 8:42:59 人气:10

生于七○年代的我,好像八○年才听到几首歌曲。生产队用打米房办了个托儿所,阿姨教了首《吃果果》,六七岁的我们不知唱的什么,只死记硬背了几句,恍惚记住了吃果子。于是几个小伙伴邀约偷果子,托儿所周围农家院外有些樱桃、李子、梨子、板栗等,都成了我们扫荡的对象,不管有无果子或成熟没,先摘下尝尝玩个够,有个胖头小伙家还有蔬菜瓜果可吃,我们先还不好意思去吃,后来干脆到她家地里吃个够。

小学高年级来了个师范毕业的老师,为六一儿童节排了首歌曲,《手拿碟儿敲起来》,找了两个女生每天用筷子敲盘子,我们一伙男生你推我搡地围着看热闹。回家用菜盘子敲,几个家伙都被爸妈打了一顿屁股,因为打碎了好几块钱的盘子。后来不知怎地又传出这位老师与代课女老师的诽闻,我们都感到好奇,还有恶作剧的同学到处用粉笔当新闻传播,气得女教师直吐血。后来我也成了老师,经历了两次大的恋爱才明白,老师也需恋爱结婚,这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儿,同学们的祝福才是我更加快乐的所在。当三十年后再遇到我的老师,真的是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到初中时,恰逢本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开张,好多老红军、老干部来学校忆苦思甜,我们第一次穿上校服列队欢迎。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练,一首名为《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校园集体舞,我有幸参加了排练,只觉得男女生一起拉手转圈跳舞挺不好意思。后来学校选拔合唱队员,我现炒现卖老师教的一首《回娘家》,居然选中了。参加学校晚会演出,听到了当时很流行的歌曲,诸如:《妈妈的吻》、《熊猫咪咪》、《宝贝》、《骏马奔驰保边疆》等。于是同学们跟着录音机、电视机乱吼乱叫地唱开了,好像有《一无所有》、《跟着感觉走》、《恋曲1990》等。后来在高中更是大行其道,同学们各自唱自己买来的磁带或电视上的歌曲。

高中毕业在音乐老师的鼓励下,到川音训练考试,观看了音乐学院师生的不少演出,感觉到音乐还真像是一个万花筒般的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后来读了音乐师范,全面了解了音乐世界,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想进一步去进修,可惜当时家庭不允许,只好边工作边在电视、舞厅上学,看别人怎样吹拉弹唱,似乎也有了一定长进。待到后来进一步到四川音乐学院去进修,才知道要全面掌握弹唱、表演、创作有多么艰难,只好边学边跟老师打工,又过了两年才感到自己成了名符其实的音乐老师了。

于是回家边上音乐课边培训学生,终于以音乐为终身职业了。十多年后,才想起鲁迅先生说过没有比的文字(文艺)为生更辛苦的事了。先是教师薪资微薄,绝不够养家糊口,何况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呢!培训学生也只有教弹琴,但在边远的县城有几家买钢琴呢,即使有也不一定找我教,所以只好先用电子琴代替,在我家免费练琴,这样以一个、两个学生开始,逐渐地每年有十来个学生了,但学生坚持学习的就特少,一般学到五个月就坚持不下来,如果不是高考需要,很多学生坚持不了两年,所以学生像走马灯似的换去换来,也出不了什么成绩,好在有几个还陆续弹完了初级教程,唱会了三十首歌曲,考上了几十个本科学生。但回想一下,我们每年几亿少年儿童他们学会了什么歌曲,听的什么音乐?几亿老年人他们又该听唱些什么歌曲、音乐?每年成千上万首新歌曲,又有几首供青少年、老人传唱?每年成千上万的娱乐节目,对老年观众有什么作用或益处?

于是我便沉思着编《中学生必唱歌曲一百首》,在教学中普及识谱唱歌,让中学生摆脱除了几首儿歌外,就会哼唱几首情歌,音乐世界那么丰富多彩,为什么不能以现代流行音乐的眼光来正确感染中学生呢?首先是校园励志歌曲,我编选了诸如“送别”、“明天会更好”、“掌声响起来”、“我的未来不是梦”、“中国”、“龙的传人”、“隐形的翅膀”等二十首不同风格体裁的三十年最受欢迎歌曲,其次是原创民族歌曲,首先是代表各少数民族的名曲“康定情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玛依拉”、“金风吹来的时候”、“小河淌水”、“在那遥远的地方”、“鸿雁”等。还有创作的民族类歌曲“天路”、“儿行千里”、“芦花”、“同一首歌”、“红旗飘飘”、“大地飞歌”、“爱我中华”、“沁园春.雪”等,港台歌曲如:“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把根留住”、“宁夏”、“童话”、“橄榄树”、“你最珍贵”等,总之让同学们全面感受和了解现代音乐。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