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2025年“流动科学课”走进巴中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5/6 9:12:10 人气:0


2025年“流动科学课”活动启动仪式


恩阳中学本部校区,学生围观机器狗表演

继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后,又一全国性科普活动在巴中举办。

4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与抖音联合主办的2025年“流动科学课”活动首次走进四川,首场落地巴中。

活动以“流动课堂播火种点燃少年科学梦”为主题,走进我市6所中小学及恩阳科普大视界,通过“流动科学课”“流动科学秀”“流动科普展”等内容板块,着力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覆盖师生超千人,为青少年带来一场沉浸式科学盛宴。

让科普更公平

专家学者讲授空天科技发展

“流动科学课”,聚焦科普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旨在将优质科普资源带到乡村地区、偏远地区,助力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本次活动吸引了教育部、中国科技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省教育厅、省科协、四川科技馆等单位的嘉宾、专家学者参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硕博生团队,以及各学校科技辅导员等,组成了多元化的科普师资队伍,为活动注入丰富资源。

活动期间,正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在启动仪式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刘宇以《空天科技在高端》为题进行专题讲座。

“智能化是空天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AI和机器学习技术,为未来空天任务提供更高的效率和可能性。”刘宇结合学校“空天报国”精神讲述,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带领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魅力,了解空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讲座中,来自全市各县(区)的科技副校长、辅导员及200余名学生代表现场聆听,感受科学魅力。“航天精神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它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听完讲座,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学生向上倍感振奋,“今后,我将践行‘热爱祖国、空天报国’的志向,努力学习,以航天前辈为榜样,长大后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两天时间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科普专家还走进恩阳中学本部校区、恩阳区文治实验学校、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巴中中学、南江县正直中学、恩阳区柳林中学,围绕《太空钢铁侠——重型火箭进化史》《中国梦,航天梦,探月梦》等航空航天主题,为师生献上了一堂堂生动、精彩的科学课。

让科普有趣味

学生体验科技实验魅力

“重型火箭能承载50吨以上的有效载荷驶入近地轨道,起飞重量通常突破2000吨,它肩负着载人登月、大型深空探测器发射等重大任务,是当前火箭技术中的‘皇冠明珠’。”4月24日,在南江县正直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周韬围绕重型运输火箭的历史与现状、外国及我国大型与重型运输火箭等内容,为该校学生进行了重型火箭专题讲解。

除了最新的国内外重型运输火箭研究成果,让学生感兴趣的还有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秀。

“箭体要注意用黏贴密封好,再在箭体内灌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打气筒充入空气,达到一定压力后就能发射。”科学实验秀上,周韬为同学们分发水火箭的制作器材,并同学校科技辅导员一起,详细为同学们讲解制作方法,同学们5人一组,制作箭体并完成发射。整个实验秀过程中,学生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欢声笑语。

“科学知识并非机械记忆,而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热爱科学、善于创新。”学校科技辅导员王勇告诉记者,“同学们通过亲自体验组装、发射过程,并配合教授的原理讲解,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认知,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让我亲身体验了科技的魅力,知道了科学知识不是死记硬背。”通过科学实验秀,该校学生李天琼还萌发了一个“小愿望”:“希望以后也有机会参与建造真火箭。”

在本次活动中,专家教授和学校科技辅导员还为学生带来了马德堡半球拉力赛、粉尘爆炸、干冰大爆炸等形式的科学实验秀。

让科普动起来

科普大篷车开进基层学校

4月23日下午,一辆科普大篷车停在恩阳中学本部校园内的操场上。大篷车的外表平平无奇,内里却藏着大“乾坤”:机器狗、无人机、众多车载科普展品一一被工作人员送到学生眼前。

其中,机器狗最能“整活儿”,翻筋斗、快步跑、作揖等拟真的动作让同学们惊叹连连。机器狗不小心摔倒后,也让他们发出善意的哄笑。

“这辆科普大篷车除了机器狗,主要还搭载了6件科普展品,每件展品搭载了4项科普项目,涵盖了声、光、电等学科。”恩阳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大篷车还具备放映功能,可以为学生、群众播放各类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常识等。”

随着科技作品的有序展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围着展台了解展品的科学原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在看、听、摸、玩的过程中体验有趣的科技,感受科技的魅力。

“最吸引我的是短时间记忆测试这个项目。这项测试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重复彩灯亮起的颜色和顺序,并且随着难度的增加,记忆时间会越来越短、记忆数量则越来越多。”恩阳中学7年级33班学生体验完展品后,对身边的科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个测试,我不仅锻炼了短期记忆能力,也对如何提高记忆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分组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记忆信息。”

作为“流动科学课”的重要载体,科普大篷车的任务就是将热爱科学的种子撒播下去。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普工作,科普大篷车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50次,行程不低于1万公里,以“流动”形式打破地域限制,为基层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资源。未来,我市还将持续深化科学教育,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厚植土壤。(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