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川省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吃得好”背后的“良心密码” | ||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4/12 9:15:14 人气:4 |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以“办良心教育、做良知教师、出良好质量”的“三良”理念为引领,以让学生“吃得好、睡得好、(活)动得好、学得好、质量好”的“五好”实践为路径,探索出了一条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育人之路。这不仅是学校对教育本质 的 回 归 ,更 是 对“培 养 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 从本期起,本报以“‘三良’‘五好’看龙泉”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我们期待通过这组报道,让公众看见一所学校如何以“良心”为舵、以“良知”为帆、以“质量”为锚,在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更希望引发全社会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滋养与人格的成全。正如该校执行校长许明华所言:教师在课堂所讲、所教的知识或技术,中考高考后或者几年后,学生就遗忘了;但学校、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人格的引领、“三观”的导向、爱心的呵护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这些,最终也刻在了学生记忆最深处。让我们共同走进龙泉,见证教育的力量! 清晨6点的望王山麓,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的食堂后厨已灯火通明。分管后勤的副校长、食品安全质量总监刘云哲巡视着食堂每一个角落;正在验收食材的食品安全员龚书联,仔细翻看着菜筐里的每一根莴笋。而在后厨操作间,AI摄像头正以每秒30帧的速度扫描着每一个操作细节。这座能容纳近4000人就餐的食堂,即将开启一场关于“舌尖安全”的精密运转。 “妈妈厨师”团队,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闭环管理的“安全密码” 每天清晨,当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还在沉睡时,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防线早已激活。 “这几个青椒的果蒂发黑,要不得!立即退货!”早晨6:08,食品安全员龚书联将蔬菜供应商送来的整筐青椒挡在验收区外。在龙泉食堂的《食材验收细则》中,类似这样的具体规定多达40多项。 而在后厨门口,后厨团队正在开晨会。十几名工人站成两排,接受厨师长张奇贤安排当天的工作。记者细数了一下,短短8分钟晨会,“卫生”一词张奇贤提及了11次,“安全”一词则提及了18次。“必须到更衣间换上工作服,佩戴好口罩,然后经过两道消杀关,才能进入厨房工作。晨会上发现谁有感冒的迹象,会立即给他放假。”张奇贤笑称。 走进后厨,无论是操作间,或是库房,还是清洗间,抬首之处尽是“规矩”——各种操作规范张贴在墙上。 每一餐的食品留样记录 在食堂库房,每种食材都有专属的“身份证”——一张由品名、生产地、出厂日期、保质期、进货日期等项目组成的标签,张贴在相应食材的上方墙上。“我们使用的是一级非转基因油,每桶要比同品牌、同规格的二级油要贵12元。”后勤副校长、食品安全质量总监刘云哲指着金龙鱼一级非转基因菜籽油的检测报告说。“蔬菜、肉类都是当天配送新鲜的,米面油等送来后库存不会超过3天。”张奇贤说。 抓食品安全,不仅局限在食堂,每月,龙泉外国语学校后勤团队会前往市场,一是进行食材询价,二是对食材供应商进行突击暗访。这种机制,让供应商始终对食材质量和安全保持着敬畏。“给龙泉外国语学校供应食材,比高考还难!”一名供应商如是说。 而在去年底,龙泉外国语学校将AI监控系统引入食堂监管,将安全防线推向新维度。18个智能摄像头不仅实时捕捉后厨动态,更能通过算法识别违规操作:后厨人员没戴口罩、未佩戴手套接触食材、切好的食材没有及时覆盖保鲜膜……任何一个细微的不规范行为都会触发预警。这些数据会实时同步至省市监管部门,形成“技防+人防”的双重防护网。 香喷喷的饭菜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 情感浸润的“人文密码” “辣椒少放点,有的娃娃肠胃不好。”在操作间,张奇贤紧盯着炒菜师傅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从建校就来到龙泉外国语学校食堂工作,张奇贤算得上是学校的“元老”,他的几个子女皆毕业于龙泉外国语学校,目前还有一个孩子在这里读初中。 在后厨团队,像张奇贤这样,家中有儿女或是孙子、外孙在龙泉读书的工作人员有12人,他们被称为“妈妈厨师”。“我们这个团队,不仅要考虑让娃娃们吃得安全卫生,还要考虑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张奇贤说。 作为食材入口第一关的把关人,食品安全员李婧的孙子也在龙泉外国语学校读书,“我们是龙泉的员工,更是学生家长。我们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对食材,对食堂自然要用对待自家厨房的标准来工作。”李婧说。 对龙泉的学子来说,在学校的食堂里,除了有“妈妈们”“坐阵”精心烹制菜肴,更有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全心陪伴。每天至少两名校领导陪餐,每个年级安排班主任陪餐——这都是学校订下的硬制度。在刘云哲看来,陪餐不只是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饭,做孩子们的“饭搭子”这样简单,“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更容易发现和解决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走进孩子内心、让教育更有效更温暖的过程。”在刘云哲的陪餐笔记本上,记录着孩子们的想法和建议,其中不少建议被食堂采纳。 家长开放日,家长代表走进食堂 在陪餐制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个别问题,还是较为普遍的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三年前,有细心的教师在早上陪餐过程中,注意到班上有的学生没来吃早餐,详细一了解,发现这几个学生大多数时间都不吃早餐。学校领导得知这个情况后,迅速在各班进行调查了解。最终,经统计,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达70余人。“早餐一顿都不能少!不吃早餐的问题必须解决!”学校随即成立了专班,专门解决个别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全校开展健康讲座,专门讲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开展家校沟通,让家长多关注孩子的一日三餐;加强作息时间的监管,生活老师督促学生早起不赖床;班主任督促引导,让学生吃早餐……多管齐下,终见成效。如今,去食堂吃早餐已形成了龙泉每一名学生的行动自觉。 让孩子吃得舒心,方能让家长放心。每学期举行两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众多的家长代表走进龙泉,不仅能感受自己的孩子学习环境,更能亲自体验孩子的饮食起居。据刘云哲介绍,“家长开放日”活动当天,家长们除了能品尝到孩子们的餐食,还能走进后厨,了解食堂的任何细节。“绝大多数家长都对我们食堂管理、环境等十分满意。”刘云哲说。 每一道菜都是经过了科学搭配 科学配餐的“营养密码” 在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食堂,每天中午提供的食物十分丰盛,除了荤素搭配的套餐,还有十多个小炒以及面条、饺子等。这些食物并非厨师随意确定的,而是经过了科学的搭配。 “每一周上班前,我们都会根据近期对学生们身体状况的了解,制定这一周的菜单。”李俐霖告诉记者。李俐霖是龙泉外国语学校的营养师,像她这样的专业营养师,学校有两名。“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更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期,所以我们在制定菜单时,不仅要保证学生营养充足,更要确保他们精力充沛。凡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食物,是不会出现在龙泉食堂的菜谱上。”在李俐霖看来,每一周的菜品安排如同精密实验,每一种营养元素的配比最终转化为每天近20多种荤素动态组合。 营养师通过制定菜单将营养搭配好,如何确保这些营养菜品让孩子们吃得下、吃得香,这让厨师长张奇贤绞尽脑汁。“营养师的菜谱中有鸡肉,我如果天天都做成宫保鸡丁,娃娃们肯定会吃腻。所以同一种食材在制作时,需要在健康营养的前提下不断变花样。”张奇贤说,“娃娃们吃得健康营养、吃得下、吃得好,才能保证有个好身体,才能好好学习。” 李俐霖精心的营养搭配,张奇贤尽心的菜品制作,最终让学生们不仅吃得下,也吃得香。“我们每天做出来的菜品,基本上没有剩余,娃娃们都喜欢吃。”张奇贤说,这是学生们对后厨团队手艺最大的认可。 各种操作规范张贴在墙上 孩子吃得营养,更让家长对这所寄宿制学校十分认可。“我儿子从初一就在龙泉外国语学校读书,一直是住校,现在读高二了。学校的生活条件很不错,娃娃吃得饱也吃得好,这几年他个子猛长,也越长越结实。”谈及学校的“吃”,家长杨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是‘教育人办教育’的成功实践。虽然一直受困于无资本介入和运行资金保障,办学过程十分艰难,但我们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果连孩子们吃饭问题都解决不好,何谈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满意?何谈办‘良心教育’?”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许明华说,学校用23年坚守诠释着“良心教育”的真谛:当数以千计的家庭将信任托付于此,每一粒米都承载着教育的温度。 (巴中融媒记者 魏文明 阳琼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