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 “城”为何物?如何建?建成啥样了?一文读懂——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12/16 8:35:14 人气:7

1211日,记者从巴中云上大学城建设高校专家恳谈会上获悉,经过数月的高效推进,目前巴中云上大学城平台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并与国内多所高校达成入驻意向,预计本月底正式上线。

云上大学城是近年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新事物,一般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大学虚拟城。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的重要部署,围绕市委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项重点工作,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开明开放、融合融汇天下大学为我所用为建设理念,创新建设优质资源可集聚、需求供给能匹配、教培研用相融合的云上大学城

巴中云上大学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打破巴中高校资源匮乏的局限,让教、学、研、用各类主体在云端汇聚流转,形成资源所有者、智力拥有者、技术需求者等共建的虚实结合的互联网交互平台,为巴中提供更多更好的高校资源,进而实现离岸孵化、在岸转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巴中云上大学城由市教育局主导、巴中开放大学主建,采取市场化建设机制。1122日,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与第三方公司举行建设云上大学城签约仪式,目前已完成平台框架结构开发工作;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达成入驻意向,正在有序导入相关资料。巴中云上大学城正式上线后,将助力巴中逐步成为高校资源汇集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承载地、人才交流集聚地,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

解读巴中云上大学城”——

一个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距离的创新平台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天下大学为我所用的建设理念,巴中云上大学城肩负着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距离的重任。从谋划之初,立足本地需求,着眼长远,在本属于新鲜事物的云上大学城领域中独树一帜,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那么,巴中云上大学城是什么、怎么建、如何建,建成后如何助力区域发展?市教育局、巴中开放大学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12月初,巴中团队在腾讯华东总部就入驻平台事宜开展洽谈。(巴中开放大学供图)

为何物?

按照通常的理解,当教育和网络结合后,可能得出网课这一印象。巴中云上大学城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既不是网站,更不是信息化教学的升级版,而是一个依托互联网先进技术,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着力打造一支优质资源可聚集、需求供给能匹配、教学研用相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既不是裁判员,也不是运动员,是一个田径场,为高校、院所、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开展各类公益性或者经营性活动。

在建设思路上,围绕市委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个重点,坚持统筹协调、需求导向、开放共享三个原则。

在统筹协调上,实行市教育局主管、巴中开放大学主抓、社会资本主投,相关部门联动匹配资源,将巴中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市内外、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汇聚,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障碍,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催生化学反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在需求导向上,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等相关信息和需求,尤其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的18条细分赛道,让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支撑产业能找到对应的高校,让双方在巴中云上大学城这个平台上开展联系对接。

在开放共享上,把教、学、研、用等各类主体在云端汇聚,集成资源所有者、智力拥有者、技术需求者等共建开放平台,构建配置优化、运转高效的创新生态和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如何建?

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关于办好巴中大学,用市场化思路、国际化理念让巴中享受更多高校资源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关于创新建好巴中云上大学城的重要部署,运用最先进的互联网先进技术,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1122日,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与上海庚商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建设云上大学城签约仪式,平台开发工作随后加快进行。

云上大学城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一是构建高等教育新模式,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校云入驻,构建市外云上大学集群,支持入驻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行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市内院校联动合作,开展线上线下、研修班、定向人才培训等服务,建立合作机制。二是创建科教赋能新机制,让我市重点产业和赛道与国内外优势专业高校成立云上孵化器,探索推行云上孵化、在岸转化。三是搭建人才聚集新平台,通过引进资源建立巴中的高端人才库、精英人才库和专业人才库。四是共建资源转化新路径,围绕巴中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红色文化、富集的生态禀赋、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优质的绿色产品等地方特色,构建云上资源库;构建旅游、康养产业营销新通道,搭建巴中名优特色产品的云商城,让巴中产”“巴中造走进千家万户。五是融建数据运营新场景,利用AIVR3D、元宇宙、5G等新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构建全时空、全信息、全自动、全智能、全掌控的数字化资源系统。

有什么?

作为一个主要为教育、科技、人才服务的平台,巴中云上大学城分为市外云大学、市内云大学、云资源、云资讯、云数据等5大版块,让云上大学城实现能看、能办、能学、能问、能查、能互动等服务功能。

市外云大学将引进一批985211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入驻,促进企业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强化科研成果在巴转化落地;市内云大学主要开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公共课程和专业技术人员线上各类教育培训;云资源主要展示巴中各类资源,开辟云商城,帮助巴中产”“巴中造走出巴中;云资讯主要发布时政要闻和教育、科技、人才服务信息;云数据主要通过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互联网技术,为巴中打造一个智慧化、功能化、可视化的新服务平台。

的建设进展咋样?

根据建设云上大学城的部署要求,市教育局、巴中开放大学组织三支团队,倒排工期全力推进,确保本月底上线运行。

目前,上海庚商公司已完成平台框架结构开发工作,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平台版块功能和稳定性测试。我市已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入驻意向,正在有序导入相关资料;正在与国内知名高校和腾讯上海公司等对接协商入驻工作,预计入驻阵容将不断壮大。

目前,巴中已经与入驻高校开展合作,如四川大学已与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南江红韵商贸公司合作开发主食品;四川农业大学在农业特色产品、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了巴山水青冈、如何让红叶期更长等项目;与复旦大学在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与财经类大学在金融、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将助力巴中逐步成为高校资源汇集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承载地、人才交流集聚地。

巴中云上大学城,专家怎么看?

1211日,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省内多所高校的知名教授、专家为巴中建设云上大学城会诊把脉、添智助力。专家们如何看待云上大学城?他们有什么建议?本报摘录部分观点。


巴中云上大学城建设高校专家恳谈会现场。

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副校级领导陈云川:

教育的发展随着网络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形态,从过去物理性的大学城建设到现在云上大学城这个新鲜事物,目标是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使教育能够发挥更多的集团化优势,把教育从更多的地理空间上扩张,使更多的教育资源汇集在一起。

新的技术手段,利用新的形态发挥更大的能级。从上世纪90年代深圳的虚拟大学城开始,目前云上大学城缺乏可以借鉴的先例。

巴中是一个文化旅游胜地,对于高校有吸引力和参与性。建议在建设中,借鉴相对成熟的应用,凸显大学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注重共用共享、运营等环节,在组织领导、机制上探索创新。

四川大学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鹏智:

巴中建设云上大学城的想法很好,把大学的教育、科研,通过转化为社会提供服务等主要功能都兼顾到了。有一定的优势,适合巴中这种地域相对较远、但资源富集的地方。通过的方式,能够提供一个跟外界交流更便利的方式。

巴中是一个有书香之根的地方,可以通过的方式,把外出人才聚集回来,让他们为家乡作贡献。在设计初期,应思考终端用户是谁,企业如何出题、大学怎么答题等问题。后期慢慢发挥的作用,把全国甚至国外的人才吸引过来。


专家现场“把脉”。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曹成建:

去年来巴中两次,让我对巴中有很深厚的感情。巴中处于相对偏远的区域,能够提出建立云上大学城,是继承了革命先烈开拓进取的精神。利用巴中地区优势特点,从教育入手,提出云上大学城理念,顺应了现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建设要求,并开展市场化运营,值得肯定。

建议在平台建设中,整合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在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重点关注和强化。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冉瑞平:

云上大学城是育人育智、聚才聚智的平台,前期巴中对接多所大学,开展团队合作,解决了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云上大学城还要尽快落地,解决巴中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困惑,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创新合作、完善机制,把平台建好。

川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刘振中:

建立云上大学城的关键是如何扩大影响力。巴中有很多优势和特色,平台要服务于巴中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包括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真正把一片云落到地上,助力巴中云上大学城建设,可以有效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春:

引导更多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研成果转化在这里落地生根,提升转换效率,这是的重要作用。巴中云上大学城要突出它的特色和地域化。云上大学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工具。如何用好它、让大家愿意使用它、让它发挥最大效益,还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体制优势去强化、引导,云上大学城才能发展壮大。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袁林果:

云上大学城要解决有人用、让人喜欢用的问题,有一定的用户量和流量,才能开发新的业务版块增长点。巴中可以立足本地实际,整合开放大学、老年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干部学院,在职业教育方面找突破口,让职业教育有特色、具有实用性。

巴中还要立足自身特色,通过云上大学城,在红色教育、康养旅游等方面提供整套服务,为客户群体提供便利。只要有一个特色版块做到了美誉度,其他版块就会活起来,整个平台也就活起来了。

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杨恩年:

目前,有一大批来自省农科院的青年才俊入驻巴中。今年,就派驻了63名青年科技人才进驻平昌,他们大部分是博士,还有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涵盖畜牧、茶叶、经济作物、水果、渔业、粮食作物等方面。云上大学城是巴中因地制宜抓经济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议在建设和运营中,深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决区域位置劣势、人才引进等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郑玉才:

巴中云上大学城有很好的前瞻性。高校有很多科研项目,云上大学城提供了一个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但项目最终落地办实,还需要政府主导,而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某一个机构推动完成。巴中云上大学城虚实结合,难点在用户群体和落地转化。建议虚实同步推进,软件系统创新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落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