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质工程”典型案例⑬丨巴州区:“四三”同驱走实“四质”工程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4/6 10:25:50 人气:23

巴州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路径,以四质工程为抓手,实施四三同驱,推动五育并举,努力培育品质优、潜质好、体质强、慧质佳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品质塑魂突出三实






一、思政教育落实。落实大思政课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室内+室外,育德+润心等方式,实现思政教育学段、课程、方位全覆盖。开齐上好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大力推进德育教学方式变革,将党史、社会主义史、中国革命史纳入思政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配齐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对334名党团干部、一线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2期,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激励教师强化立德树人担当作为,提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实效。

二、实践育人扎实。把思政教育与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统筹安排、融合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围绕抗疫”“学党史”“红色研学等主题广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切实增强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全区学校大力开展红色讲堂、红色节目、红色阅读、红色故事等活动,举行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党是阳光我是花演讲100余次,集中观看《建党伟业》《闪闪的红星》等爱国主义影片80余次。组织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文艺展演,推送优秀作品66件。化成中小学充分挖掘身边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全国优秀党员周永开的事迹,聆听周永开的党课,访问周永开的故里,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英模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伟大情怀。

三、组织建设夯实。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组织育人作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总揽,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主题教育、仪式教育,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培育红色引擎党组织30个,组建共青团和少年先锋队123个,建成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33个,乡村少年宫20个,进一步建强青少年思想引领教育阵地,为全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今年,市、区关工委、团区委与大和小学全体师生共同在大和乡界牌村沙迴坪战役纪念园举办了继承革命传统暨春季植树造林活动。

潜质赋能突出三化






一、学校发展特色化。全区中小学坚持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结合实际打造自己的特色、品质,着力挖掘学校优势和学生潜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成长。巴师附小红色文化、区三小真教育、区四小川剧进校园、区九小四川清音、凌云小学分学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凌云初中书香凌云,翰墨人生、平梁小学臻美文化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让学生成长灵魂闪耀。枣林小学建立皮影工作坊,被四川省曲艺院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区文化馆等定期到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曲艺经典活动,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曲艺熏陶。

二、基地育人实效化。充分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自然生态、农业科技、农耕体验、素质拓展等资源推进学生校外实践大课堂。在各类基地,参训学生头顶碧云天,脚踏巴山土,身着迷彩服,心铸中华魂,体验集体生活、接受红色教育、学习急救常识、进行劳动实践、开展体能训练......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尊自立的能力。巴州区建成省级研学旅行和红色教育基地3个、市级研学基地4个、区级研学和劳动实践基地共7个。仅2021年,全区组织学生参加区内外研学活动38次,参与师生约2万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

三、学生成长个性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坚持上好艺术、科学、劳动、信息技术等课程,推进学校“5+2”课后服务全覆盖、定期举办两节两会(学生艺术节、法定庆祝节;班团队会、体育运动会),建立各类学生社团400余个,借助多种平台培育学生兴趣特长,努力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爱好,个个有特长。梓潼庙小学组建管乐、舞蹈、曲艺等10个特长训练队,邀请区曲艺团的专业人员到校传道授艺,让每个学生拥有一技一艺,为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典范。巴师附小把曲艺、武术等纳入课后延时服务的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点赞。

体质强身突出三全






一、学生全员健体。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选命名为抓手,抓好抓实两课(体育课和大课间)、两会(春季的球类比赛和秋季的田径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典型,新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所。推行学生体育锻炼“1+X”模式和运动技能“X+1”模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采取课内学技巧、课外练专长的方式,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基本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创新布置学生个性化的家庭体育作业,开展小手拉大手万步健康活动,保障居家锻炼时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学生校内外运动健身体系。

二、学校全面减负。按照巴州区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提质增效,活动丰富多彩双减工作总要求,推进学生减负,强化五项管理,为学生的心理和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全区召开推进双减工作及作业管理现场会7次,结合实际印发《巴州区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三十条》,刚性落实双减政策。部分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不受爷爷、奶奶管理的现实,家校携手创新推出24小时作息时间制,让学生校内校外作息有章可循,远离电视和手机,保证充足睡眠。按照规范一批、转型一批、关停一批思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公布黑名单7家、规范110家、关停15家。积极落实群众诉求大起底,办理学校规范办学和学生减负有关群众诉求200余件,学生减负落实落地、身心健康有效保障。

三、引导全民健身。深入践行体育强国精神,贯彻体教融合思想,落实家校联动,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打造全民健身路径18条,实施农体工程81个,开展百城千乡万村活动120余场次,全民健身蔚然成风。2021年组织参加全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成果丰硕。尚武堂俱乐部被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授予先进集体。区教科体局先后荣获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第二届社会指导员技能与风采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今年被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慧质筑基突出三联






一、学科联盟建高效课堂。巴州区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巴州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组建学科联盟教研组9个,定期组织大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各学区分别组织高效课堂专题会、现场展评等活动近20场次,覆盖所有中小学校,2000多名中青年教师从中获益。全区学校积极创新探索,先学后教理念、小组学习形式、课堂随测评价等频频出现在新课堂,巴中棠外“3+1”、区四小“211”、兴合学校三步六环节、三江初中“752”、凌云小学习课堂等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成熟并稳步推进,课堂中教与学的改革效益逐步显现。

二、校际联动促融合发展。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校际联动·融合发展工作的通知》,首批城区12所名校与农村12所薄弱学校联动,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以强带弱提升质量。半年来,区教科体局召开2次工作会和一次现场推进会,研究推进策略,优化共建机制。联动双方学校围绕学校管理、教育科研、课堂改革、师生互动等内容深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名校送课到联动学校36堂,城乡学校同课异构28堂,互派干部教师跟岗学习24人次,充分激发了示范学校与联动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薄弱学校改进重建的能力,推动了学校间互补互促和城乡融合发展。

三、开放联姻助品牌建设。紧紧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主动开放办学,巴中二中、区四中、区一小等校与重庆、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知名学校联姻,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融会贯通,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助推优质学校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