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龙泉 |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2/24 10:50:57 人气:53 |
我和我的龙泉 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教师 刘崇光 又一个三月来临,龙泉校园里一片春意盎然。夫子园中百花争艳,大红的,粉红的,玫红的,各自吐露芬芳,与绿树新草交相辉映。正所谓阳春三月风正好,枝头花繁满园香。深吸一口气,这边刚陶醉在莺飞碟闹中,那边又传来潺潺的溪流声。寻声觅往,小桥流水赫然映入眼帘,旁边翠竹微斜,柳条飞扬。 我记忆中的龙泉可是另一番的景色。那时的夫子园是我们的学生食堂,还是用铁架搭起的简易大棚。最是听不得那一声下课铃响,我们便如出笼的老虎一样,从四面八方跑向这儿。从教学楼下的小树林有一条近道可直接通往食堂的侧门,只需要冲上一个斜坡就到了。本来没有这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虽然我们的教室在最顶层,但也总是我们几个同学最快冲到食堂。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书本之外,老想着今天食堂炒什么菜,配什么样的水果,晚上送的牛奶是巧克力味儿,还是核桃味儿的。 孔夫子的雕像就拱手矗立在眼前,慈眉善目,循循善诱。他静静的立在此处,送往迎来,十年间寒暑不断。每逢考试前,孩子们都会来这儿拜一拜,诚心也好,闹着玩也罢,总是一种心理的慰藉。而每当毕业季来临,这儿又成为一个拍照的必争之地。想起了我们毕业那会儿,小树旁,花台上,留下了各种青春的印记。年复一年,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曾经的母校,机缘巧合,成为了这儿的一名老师。一届,两届,再一届,自己的学生也毕业了,也来到这儿拍毕业照了。此时此境,自然又是另一番感触。 可我还是会多次梦回学生时代。学校那会儿刚建起来,来校的道路也不是很方便。依稀记得那个九月,总是雨水连连,报名的时候车轱辘还几次陷在泥泞中。一进学校看见的是一片黄土高坡,就一栋教学楼,也就是现在高三的四合院;一栋宿舍楼,刚去的时候没有床铺,还打了几天地铺;一个临时搭建的食堂坐落在现在的夫子园;操场也是一片黄泥——到处呈现着一片荒凉的气息。教学楼南北通透,外面一下雨,四面都漏水,足不出户,倒体验了一把水上威尼斯的感觉。不过同学们都没有抱怨,老师们也经常说,刚开始都是这样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印象中的老魏一下雨就穿着长靴,高大的个头走起路来声音铿锵有力。上课之余,他总爱跟我们谈校园的规划:“明天,我们从成都请的专业绿化团队将会来到我们学校,我们将会建成一座园林式的校园”。老李总是给我们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有一肚子文化,从不局限于语文课本的知识,一个问题就可以延伸一节课。当时的我们哪懂,就看见他经常凝视窗外,意味深长。班主任老冯总是愁眉紧锁,年轻的他遇上捣蛋的我们,被号称“八国联军”的班级,也是煞费苦心了。当时他可是我们公认的年级第一帅,现在却已满头花发。我们都庆幸没分到隔壁两个班上,听说那两个班主任一个外号“天山童姥”,一个外号“灭绝师太”,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手下学生直到多年以后,一经提起依然瑟瑟发抖,可想当时之触目惊心。 不过每个学生都心知肚明,遇上越是严厉的老师,越是自己的幸运。慢慢的我们步入了高中,也遇上了爱“爬窗户”的班主任——老许。上课时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窗外盯着,让我们不敢造次。一板一眼的面孔下,是一板一眼的教学,满黑板的板书让我们的历史课本“体无完肤”。一次偶然的翻阅,让我发现其实老许的书上记得比我们更为详实。他可早就是名师了,课本不说倒背如流,也可信手拈来,至于这样下功夫吗?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了,做什么事都会务精务实。他常说,搞教育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弄虚作假。我想,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信念,这种坚持,他所带出的弟子总能够在高考场上绽放光彩,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会有所启迪;也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老师在默默耕耘,龙泉这所学校才能够一点点积累,一步步发展,一天天壮大。 一进校门,原来的黄土高坡是现在的名人大道,两旁树木葱郁,榜上学子有名;教学楼与行政大楼已连成一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宿舍区已有三栋宿舍楼,原来的四人间不得已改成八人间,人满非为患,求才仍若渴。学校也当真成为了园林式的校园,春来百花争艳,夏至绿树成荫,中秋丹桂飘香,冬日晚来欲雪。当真是越来越好。 徘徊在教室窗前,我也成为了一个喜欢“爬窗户”的班主任。看着里面整齐的坐着的,是又一代清新的小可爱,有时候真羡慕他们无时无刻都充沛的精力。他们偶尔也会出个神,瞄向窗外突然碰到一阵寒意;也会为了吃饭敞开了的跑向食堂;他们大多时候无忧无虑,突然间也会感到迷惘。运动场上一挥洒,书山题海一踏过,顷刻间,烦恼烟消云散,这就是青春。 办公桌上前两届学生的毕业照已然发黄,看着一个个稚气未脱的面孔,仿佛看到了刚工作时候的自己。那时的我留着长发,肚子也还没这么圆润,走到哪都有一群跟屁虫。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现在想起愈发的珍贵。当然也遇到过挫折,有过消极的念头,还好有原来的老师一直在默默的信任和引导,也收到过一些懂事孩子的鼓励和支持,那些祝福的卡片,暖心的话语,我一直悉心收藏。 幸运的是,我在学生时代遇到了好的老师,他们为我的成长道路指明了方向;更惊喜的是,在工作以后,我还能遇上我另一位师父,就是当年的“灭绝”。有些人外表冷峻,看似拒人于千里之外,通过接触,才发现是个外冷内热的老好人。她工作上的细致严谨成为我学习的标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第一次认真打磨一堂课,第一次参加全市的赛课,第一次去送教下乡。慢慢的,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也体会到不少的喜悦与满足。 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这个校园中成长。渐渐的,他们也会与我拉开距离,成为其他年轻老师的跟班儿。有一次,他们还认真的比较,觉得我这个刘老师,比他们的政治刘老师要年长一些。是的,就是那个“童姥”。他们现在有的在读高中,有的去了向往的大学,有的去参军,还有的已步入社会。也许有一天回来,我面前站着的已经是一个成人了。就像这个学校一样,从开山奠基,到现在步入成年时期,十八年来,像我一样的学子从这里走出,散落在了世界各地,但不论此时他身在何方,依然心系母校。十八岁,正值一个人的青春年少,对一所学校来说同样是充满着活力与希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希望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都能激流勇进,追逐理想;希望学校的发展能够日新月异,积学致远;也希望而立之年的自己,能够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有诸多良师益友在前,又有后起之秀为伴,在这个花开的季节,我和我的龙泉,也将携手并进,迈向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