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3/6 14:56:52 人气:15 |
政府工作报告送惠民兴企红包:今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GDP增速6.5%左右再减贫1000万人以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2018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政府工作作出部署。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 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 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 二、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 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 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 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四、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 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六、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 刚刚过去的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工业增速回升,企业利润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五年来主要工作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 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立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盘活沉淀资金,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项目。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实施“中国制造2025”。 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体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国企国资改革扎实推进,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 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限制性措施削减三分之二。加大引智力度,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增加40%。 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启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 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出台一系列促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强援藏援疆援青工作。 实施重点城市群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绝大多数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持续合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95部,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95部,修改废止一大批部门规章。 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18年政府工作这样干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38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深化“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 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改革个人所得税。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七、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 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