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举措为教育留住人才 |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9/13 10:28:53 人气:30 |
优质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我们社会前进发展的“能量源”。为保证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近年来,我市在打造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健全教师生活补助体系、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和设立扶助基金,免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在奉献中有快乐、体面和尊严,享受到职业幸福,从源头上确保教师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 健全生活补助体系 落实乡村教师待遇 近年来,我市逐步构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体系,通过安排落实,全市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共5个,乡村学校(含教学点)共1725所,乡村教师人数共计19205人,补助标准分别为:400元、500元、600元、700元每人每月四个档次,人平均月补助409.69元。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阳光操作,每个学校全面公示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补助对象和类别标准等信息,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同时,实行实名制管理,采取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落实了打卡直发政策。此外,整个实施过程受教育、财政和人社等部门以及学校纪检、工会、学生家长等监督,有力地保证了生活补助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目前,我市还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采取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音体美教师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直接考核招聘等特殊措施,充实5100余名新进教师到农村任教。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长期在乡村学校特别是贫困村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为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吸引了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了农村教师留任率。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我市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建设万余套周转房 解决乡村教师住房 “我以前借住在离学校几公里远的出租屋,每天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就有两小时,特别希望能多抽出时间辅导学生们的功课。”巴州区平梁小学老师王坤奕告诉记者,今年她搬进了校内新修建的教师周转房,35平方米的温馨小家让她这位外来教师很满意,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们了。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住房问题是关键。“周转宿舍不仅解决了老师们住宿难的实际问题,也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生活舒心,工作安心,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教育局项目科科长周仲晟介绍。 据市教育局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市安排落实资金2亿元,累计开工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861套。全市教师周转宿舍存量达1万余套,可以入住农村教师1万余人,占全市农村教师的50%。有力促进了农村教育资源平衡发展,让农村教师真正实现了“安居乐教”。 据悉,目前全市还有万余名农村教师面临住宿难的问题。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采取多举措齐抓并举的办法,让周转宿舍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解决农村教师住宿难的问题。 设立教师扶助基金 奖励全市优秀教师 去年,我市出台了《巴中市教师扶助奖励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扶助有购房困难的农村教师购置住房,奖励全市优秀教师、资助特殊困难教师。扶助奖励基金由市财政筹资设立,2016年首期预算安排1000万元设立基金,以后逐年预算资金补充基金,并募集社会资本,补充壮大基金规模。社会捐赠、可用于基金的教育类资金和其他资金均可注入教师扶助奖励基金。 《办法》规定,教师扶助奖励基金主要为在巴中市域内购买首套住房(144平方米以内)无力支付首付或在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后仍有资金困难的乡村(不含县城所在地)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含特岗计划教师)提供贷款担保。教师扶助奖励基金增值收益主要用于资助公、民办学校特殊困难教师和奖励优秀教师。 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温如春说,全市目前共有3万余名教师,其中农村教师达到了2万多名。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缓解乡村教师的购房压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升乡村教师水平 去年,我市出台了《巴中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2016-2020年)》,旨在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建立健全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加强乡村学校教师编制人员管理、推动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细则》规定,在市、县(区)财政每年预算的教师和教育系统培训专项经费中,用于乡村教师培训资金不得少于总额的60%。据悉,2016年我市已对近1000名贫困村小教师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开展了市级集中培训,计划2017年底前所有乡村教师每人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开展乡村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到2020年选拔培养200名市级乡村骨干教师。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是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不仅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更增强了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